近日,陕西省旬阳市白柳镇的爱心托管驿站里充满了欢声笑语,20余名儿童正在排练《小英雄雨来》舞台剧。
“暑期把孩子送到托管班,娃玩得开心,我上班也安心。” 说起楼下的免费托管班,刚从纺织产业园下班来接孩子的宋波赞不绝口。
去年以来,白柳镇紧扣建设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四个一体”路径要求,积极探索“资源一体化、服务多样化、点单便捷化、活动常态化、人才本土化”的“五化”模式。作为安康市文共体分中心建设示范点,白柳镇从整合资源破题,探索构建“1+14+N”文化服务网格。“1”即以镇级分中心为引领;“14”即以村为单位,设立14个子中心;“N”即以多个文化网点搭起“资源互通、功能互补、服务互联”的骨架,推动全镇文化资源从分散向融合发展转变,实现文化服务效能、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如何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要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导向,让文化服务对‘胃口’。”白柳镇党委书记雷敏说。
张湾小区留守老人居多,为了让空巢老人生活多彩,白柳镇主动邀请民间艺人教授唢呐、二胡等传统乐器,依托文化广场开展广场舞、太极拳公益教学、爱心义剪等活动30余场次;为满足群众兴趣培养、强身健体等文化需求,设置图书阅览室、书法室、舞蹈室,引入瑜伽、非遗版画培训、手机摄影等7类课程;针对务工家庭子女“看护难”问题,开设免费托管班;针对困境儿童,组建“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多元的“政务+文化”双轮驱动服务模式,让文化服务从“零散供给”升级为“精准滴灌”。
为了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变“给我所有”为“送其所需”,白柳镇探索推行了“点单上菜、你需我供”的服务模式。镇文共体分中心紧扣群众“量身定做”个性化、多样化“菜单”,子中心精准“接单”,镇分中心汇总群众“点单”需求,精准匹配人员派送“点单”内容,实现群众需求“清单”在哪里,文化服务“派单”就延伸到哪里。
针对目前农村文化队伍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白柳镇从文艺爱好者、“五老”人员等人群中摸底登记212名文艺骨干,构建“专业人员+文艺骨干+文艺志愿者”机制,子中心指派14名“文体特派员”,组建8支140人的文艺志愿服务队。
家门口就是舞台,村民既是演员也是观众。有了这群基层文化“种子”,顺尧鼓乐团、锣鼓唢呐等17个自乐班相继成立,今年旬阳“太极跑 好运到”文体旅活动中,60余名文艺爱好者共同登上舞台、展示才艺。(来源:光明日报 张哲浩 李洁 田琳)
责编:朱刚
编辑:李飞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