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帮别人注册一家小店,怎么会被告到法院?”直到法院干警把执行公务证以及证据材料摆在面前,大二学生小郭仍不敢相信,自己竟要为网店售假承担三万余元赔偿。近日,汉中市南郑区人民法院速裁庭审结了这起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为所有在校学生敲响了警钟——身份信息一旦“借”出去,法律风险便随之而来。
2022年3月,小郭在朋友的唆使下,用自己的实名信息为他人注册某网站店铺。其朋友谎称“只是走个流程”,小郭碍于情面,便拍照上传了身份证和人脸识别,之后小郭便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该店铺开业后,便冒充某知名首饰品牌售假。品牌方固定证据后,向我院提起诉讼,要求登记经营者小郭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开支3万元。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多次拨打小郭电话均提示停机,电子送达亦石沉大海。经与户籍地社区查询,办案团队才联系上其父母,却遭遇“诈骗”质疑。为消除质疑,推进案件进程,办案团队不得不上门解释,消除其疑虑,小郭这才如梦初醒:“店铺是我的名字,可我一直在学校,假货真不是我卖的!”
考虑到小郭系在校大学生,无经济收入,且认错态度诚恳,承办法官主动与原告代理律师沟通:“惩罚不是目的,警示教育才是意义。”后经原被告多轮协商,品牌方同意将赔偿降至2000元,小郭父母当场代为履行。调解协议签署后,法院向小郭送达相应法律文书。至此,该案得到圆满化解。
【法官提醒】身份信息=信用资产。出借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不仅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还可能涉及刑事犯罪。青春不容试错,当发现身份被冒用,应立即向平台投诉并报警,如遇诉讼,更应积极配合法院,才能逃避损失扩大。
责编:王红梅
扁你:孙启文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