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调对接”作为一种创新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将公安执法的刚性力量与人民调解的柔性智慧相结合,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9月23日,白河县司法局冷水司法所成功调解一起由派出所接警、司法所参与调解的警调对接群体性工资纠纷案件。
这起纠纷的起因要追溯至9月2日,辖区派出所接到紧急警情,316国道施工线路段发生农民工阻工事件,务工人员因被拖欠工资与相关方产生争执,致使工程暂停。因涉及工程款拨付衔接问题,施工单位未能及时结清农民工工资,涉及人员多、诉求集中。考虑到纠纷涉及劳资关系专业领域,派出所便当即联系冷水司法所申请介入进行联合调解。
调解员收到通知后,迅速开展工作,向当事人详细了解事情经过、查看发包方、施工方的工程资质及农民工工资考勤情况。通过组织各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沟通,倾听各方诉求,明确双方争议焦点主要在于拖欠农民工工资。一方面司法所调解员从法理入手,向施工主体详细讲解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拖欠工资可能面临的失信惩戒、行政处罚等法律后果;另一方面,派出所民警则安抚农民工的激动情绪,引导其依法维权,同时对施工主体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告知其拖欠工资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以及对社会诚信造成的负面影响。
经过数小时高效调解,发包方、施工单位与农民工最终达成一致,签订人民调解协议:施工单位承诺于7个工作日内全额结清拖欠工资,发包方同步启动工程款专项拨付通道保障资金到位,农民工则当场撤离施工区域,同意工程恢复施工。
“非常感谢司法所调解员、派出所的民警及时进行调解,这下我们的血汗钱有了着落!”农民工代表王某激动地说道。
此次纠纷的成功化解,是基层司法所与派出所协同作战、高效联动的一个缩影。通过“警调联动”的深度融合,不仅快速平息了争端,兑现了农民工的“薪资”,更化解了双方的“心结”,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了有益实践。(刘洋)
责编:朱刚
编辑:方宇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