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原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表兄弟因借款未还而对簿公堂的纠纷。在承办法官的耐心疏导下,双方不仅达成还款协议,更挽回了濒临破裂的亲情。
原告潘某与被告余某系表兄弟关系。2020年8月,被告夫妻因父亲患病急需用钱,向表兄潘某借款38000元。基于亲属信任,赵某当即伸出援手,然而,借款后数年,被告因经济困难一直未能偿还,原告多次催要未果,亲情逐渐蒙上阴影。无奈之下,赵某将被告二人诉至法院,要求归还借款。
案件受理后,我院民事审判庭承办该案后承办法官王法官了解到双方的特殊关系,认为案件事实虽然清楚简单、纠纷争议不大,但情感信任的修复是本案化解纠纷的关键,若一判了之,虽可解决了法律争议,却难以弥合亲情裂痕。于是法官决定以调解为主,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
调解过程中,赵某坦言,多年来屡次催讨无果,心中积怨已深,此次诉讼实属无奈。被告则陈述,因家庭经济拮据,父亲后续治疗费用高昂,实在无力偿还,内心愧疚却又无力面对,因而一直回避沟通。法官在倾听双方陈述后,一方面对原告的理解与宽容表示肯定,另一方面向被告释明借贷关系的法律责任及拒不履行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同时,法官也引导原告体谅被告的实际困难,珍惜多年兄弟情谊。在法官的耐心劝导下,被告深受触动,承诺将尽力筹措资金分期偿还。原告见状,亦表示念及亲情,愿意放弃利息并承担诉讼费用。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签署了分期还款协议,并当庭握手言和。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仅仅是三原法院在民事审判工作中推行”温情调解”机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三原法院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特别是在处理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民间借贷等涉及深厚人情关系的案件时,鼓励法官扮演“修复师"的角色,深入洞察纠纷背后的情感因素,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最佳效果。(三原法院)
责编:朱刚
编辑:李亮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