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法治建设 >

黄陵法院:上门调解化八年心结 司法温情守护夕阳红

来源:卓越陕西网|发布时间:2025-11-040

一纸诉状,揭开了一段沉积八年的民间借贷往事;一次上门调解,让两位高龄老人放下心结、握手言和。为切实减少群众诉累,将司法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11月3日,黄陵法院速裁庭法官主动开启“上门服务”模式,为两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成功化解了一起困扰多年的借贷纠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初心,让公平正义与人文关怀照亮夕阳。

640

八年前的借款,成了老人的“心头事”

时间回溯到2014年5月23日,被告加某某因资金周转急需,向原告借款10000元,并当场出具借条。由于双方是熟人关系,借条中未约定利息,也未明确还款期限。然而,这笔借款一拖就是八年,被告始终未能归还本金。八年间,原告多次上门催要,却因被告经济状况不佳屡屡无果。无奈之下,年过七旬的原告只能一纸诉状将同样已是八旬高龄的加某某诉至黄陵法院,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拿回借款。

司法温度破解“老难题”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梳理案情,当得知双方当事人均为高龄老人,且被告加某某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还缺乏稳定经济来源时,法官当即决定“不能让老人跑,我们上门去!”

带着案卷材料与法律文书,法官驱车前往被告家中。刚一进门,法官没有急于谈案情,而是先与两位老人拉家常,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与难处。在轻松的氛围中,被告加某某坦诚表示,自己对借款事实无异议,并非故意拖欠,只是年事已高、丧失劳动能力,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无力一次性偿还借款,这桩未了的债务也成了他多年的“心结”。同时,对于原告诉求中4800元的利息,加某某红着眼眶恳求:“希望老伙计能体谅我的难处,利息能不能少一点?”

了解到双方的核心矛盾与诉求后,法官从法理、情理双重视角展开调解:一方面,向被告释明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明确其还款义务;另一方面,也引导原告换位思考,考虑被告的实际经济困境。“都是几十年的老熟人,没必要因为这笔钱伤了感情,咱们商量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把心结解开,日子才能舒心。”法官的话句句在理,渐渐打消了双方的隔阂。最终,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原告主动提出放弃部分利息,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被告加某某从当月起,按月偿2000元直至12000元本息全部还清。调解协议签订的那一刻,两位老人紧紧握手,压在心头八年的石头终于落地。加某某握着法官的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专门跑这么远来帮我们解决这事,现在我心里踏实多了!”

用“心”办案,既解“法结”更解“心结”

这起纠纷的圆满化解,不仅维护了高龄老人的合法权益,更让司法的温度直抵人心。近年来,黄陵法院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将“方便群众诉讼”放在首位,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持续推出上门调解、巡回开庭、普法宣传等便民举措,把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纸上的法律”变成“身边的温暖”。

下一步,黄陵法院将继续聚焦老年人权益保障,不断健全便老惠老司法服务机制,以更贴心、更便捷、更温暖的司法服务,构筑起守护老年群体合法权益的坚实防线,助力形成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既解开当事人的“法结”,更化解群众的“心结”。

法官寄语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言一行见初心。每一起案件的背后,都连着群众的急难愁盼;每一次上门服务,都承载着司法为民的使命。黄陵法院将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有温度的司法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公平正义可感、可知、可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黄陵法院 姜莉莉)


责编:赵国阳

编辑:牛开放






生成海报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

Copyright © 2024 陕西求真务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42476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