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阴县汉阳财政所紧紧围绕移民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创新实施以“民生之光、文化之光、振兴之光”为核心的“三盏灯”光影工程,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精准高效地转化为惠及民生的实际成果、唤醒乡愁的文化载体和驱动发展的强劲引擎,在巴山汉水间谱写了财政赋能基层治理与乡村建设的崭新篇章。
民生之光:点亮百姓回家路,照亮惠民暖心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2年5月,汉阳镇财政所在长岭村“院坝会”上了解到村民对村道夜间照明缺失的迫切诉求后,立即行动,将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摆在首位。通过迅速启动农村综合改革财政奖补项目申报程序,积极对接县级财政部门争取支持,并联合村“两委”进行实地勘察、科学规划。在财政资金的精准滴灌和高效运作下,短短数月间,120盏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便在长健路沿线拔地而起。如今,村民的夜间出行安全不仅得到有力保障,这些路灯更成为了传播党的方针政策、普及惠民知识的“移动宣传栏”。项目实施过程中,村民积极参与选址讨论,形成了“财政引导、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良好局面,充分展现了财政效能与群众路线的有效结合。
文化之光:塑形铸魂留乡愁,赓续文脉润心田
在注重改善民生的同时,汉阳镇财政所深耕文化土壤,着力激发移民文化的内生动力。位于交通村的仿古门形路灯项目,便是财政资金用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财政所工作人员深入调研,精准把握移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情感需求,在项目规划设计中巧妙融入本土移民文化元素。采用繁体“門”字造型的灯架,复刻了传统老宅门楼的建筑特色,在暖黄色灯光的映衬下,仿佛无声地诉说着“耕读传家”的古老训诫与迁徙奋斗的历史记忆。路灯亮起之夜,村民们自发聚集,在光影交织中举办“赏灯夜话”,老一辈讲述过往故事,年轻一代感受文化熏陶,“灯亮心明,根脉永续”成为村民们的共同心声。这一举措,实现了财政项目从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向文化传承与情感维系载体的成功转型。
振兴之光:扬帆启航新征程,锚定发展新坐标
面向未来,汉阳镇以光影为笔,描绘长远发展蓝图。得益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集镇文化广场照明提升工程正稳步推进。此工程突破了传统照明功能的局限,以“扬帆起航”为创意核心,运用现代光影技术,通过激光灯柱投射出宏伟的船帆意象,配合LED灯带勾勒出帆船的灵动轮廓,旨在打造一座兼具地域文化标识与时代精神象征的“文化灯塔”。当夜幕降临,光影艺术装置与波光粼粼的汉江水色相互辉映,构成一幅巨轮破浪前行的壮丽图景,既深刻隐喻了移民先辈“同舟共济、艰苦创业”的精神品格,更鲜明昭示着汉阳镇人民朝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坚定决心与昂扬姿态。
下一步,汉阴县汉阳财政所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深化拓展“光影+民生+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持续释放“三盏灯”工程的综合效益,让移民文化的星星之火在汉水之滨形成燎原之势,以更坚实的财政担当和更富成效的实践探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持久动能。(通讯员:易昌运)
责编:赵国阳
编辑:尹昌荣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