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市石门镇曹家沟村的山坳间,9座银色养殖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汩汩水流声中,500余斤银鳕鱼苗欢快游弋,标志着该镇首批规模化路基养鱼项目正式投产。这个前期总投资30万元的现代农业项目,正以创新模式破解山区产业发展瓶颈,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科技赋能生态养殖,循环农业破局出圈
在镇党委政府统筹推进下,曹家沟村路基养鱼项目自2024年启动建设以来,创新采用板桶式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8亩养殖场内,5米至12米不同规格的9个养殖桶错落有致,配套建设的50立方米污水处理池实现养殖尾水净化回用,形成“零排放、高密度、智能化”的生态闭环。镇农业站技术员介绍:“与传统鱼塘相比,这种模式节水90%、土地利用率提升5倍,还能精准调控水温水质,预计年产商品鱼可达3万斤。”
政企联动打通链条,联农带农成效显著
项目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兜底+农户参与”的运作机制,镇党委政府不仅投入1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更由党委书记胡秀斌、镇长陈晶带队赴四川考察取经,成功引进专业水产企业与养殖户签订保底回收协议。“从鱼苗、饲料到销售都有保障,我们参与农户心里特别踏实!”养殖户孙利边投喂饲料边说。据悉,首批投放的银鳕鱼苗采购价达20元/斤,采用分段精细化饲喂管理,幼苗期使用万元级高蛋白饲料,成长期切换性价比更优的专用饲料,预计两年后可取得经济效益。
多元融合擘画蓝图,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站在即将启动的二期工程规划图前,曹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信心满满:“明年我们将新增养殖桶6个,同步建设垂钓平台和农家乐,打造“养鱼-观光-餐饮”产业链。”据介绍,二期项目计划投资50万元,重点完善智能监控系统、生态绿化景观和文旅配套设施,推动“渔光互补”“渔旅融合”创新发展,预计可再带动12户农户就业。
石门镇党委书记胡秀斌表示:“路基养鱼项目是我们践行千万工程”的创新尝试,既盘活了山区闲置土地,又培育了特色富民产业。未来将以曹家沟村为样板,在全镇推广“生态养殖+农旅融合”模式,让更多群众端上“绿饭碗”、吃上“生态饭”。
从传统农耕到智慧渔业的跨越,从单一养殖到三产融合的升级,曹家沟村的“一桶活鱼”搅动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秦巴山乡,科技赋能与生态理念正碰撞出耀眼的火花,铺就一条“靠山养山、靠水兴水”的共富新路。 (李帆)
责编:赵国阳
编辑:梅启新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