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党建文明 >

石泉县后柳镇:党领共治促和谐,水乡灯火映安宁

来源:卓越陕西网|发布时间:2025-07-150

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后柳镇,活跃着一支以党员为骨干的“红色调解队”,他们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准则,带头亮身份、解民忧、化纠纷,穿梭于古镇街巷、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化解民忧,倾真心传递温暖,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用“红色力量”守护水乡安宁。

后阵先锋化矛盾

“这些老党员就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后柳镇长安村支部书记刘天庆由衷感慨。今年年初长安村四组周家两兄弟因债务纠纷产生争执,矛盾已持续半年之久,在两次调解无果后,党员郭治平主动找到村委会:“两家情况我熟,让我试试!”作为在村里扎根40年的老党员,老郭对周家兄弟的成长经历、家庭状况了如指掌,这正是调解的关键优势。村委会经过商议,决定支持老郭牵头调解。调解初期,兄弟俩态度强硬互不相让。郭治平带着同组村民连续三天分别到两兄弟家中“拉家常”,以长辈身份耐心倾听双方委屈,逐渐打开僵局,他搬出“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老话唤醒兄弟情谊,提出分期还款的折中方案。最终,兄弟俩在郭治平和同组村民的共同见证下签订调解协议,并握手言和:“多亏郭叔,让我们明白亲情比钱更重要。”周围村民也纷纷为老郭点赞:“老郭对村上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很清楚,这次用咱们村里人的方式把矛盾解开了,这就是党员带头、乡邻互助的力量!”在党组织引领下,像郭治平这样的500多名党员先锋,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坚实力量。

柳丝织网连万家

春风拂过,万千柳丝轻扬交织,正如党员带领网格员编织的基层服务网格,丝丝入扣、情系万家。后柳镇的党员们化身“织网主心骨”,带领59名专职网格员、75名兼职网格员并肩走访千家万户。无论是在矛盾化解、宣传惠民政策,还是排查安全隐患,党员们始终带头冲在一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严格落实日巡查、周走访、月研判制度,确保群众有意见、有诉求、有纠纷就近能反映、随时能受理、及时能介入、快速能调解。今年以来,通过发挥网格优势,已成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0余件,整治安全隐患36处,收集社情民意15条。

一根根“柳丝”相互交织,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温暖人心的服务之网,将党的关怀与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真正实现“柳丝织网连万家,党群同心筑和谐”。

水载温情暖人心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能工作还能照顾孩子,重拾生活信心。”社区矫正人员刘某感慨道。2020年刘某因故意伤害被判处缓刑4年,考虑到其家庭生活困难,家中还有两个上学的小孩需要照顾,后柳镇永红村的党员干部们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联合司法所跑工地、跑商户,“他们也是想好好过日子的人,之前不小心犯了错,给个机会,也是给社会添份安稳。”一遍遍说明刘某的改造情况和家庭情况,主动打消老板的用工顾虑,最终成功为刘某在其居住地附近找到了工作,不仅有了稳定收入,还能方便照顾孩子。刘某在社区矫正期间积极参加学习教育和公益劳动,态度端正,展现出良好的悔罪态度和改过自新的决心,目前刘某社区矫正期满,已过上了正常的社会生活。

潺潺流水,润物无声,后柳镇以“管控有力度、关爱有温度”的原则,组建由150名党员骨干组成的帮扶管控小组,针对全镇九类110名重点人员,推行由党员牵头的“一人四管”包联机制,每月上门走访不少于4次、定期开展谈心谈话2次以上,精准掌握每名重点人的生活现状与实际需求。从生活物资帮扶到心理疏导干预,从政策咨询讲解到就业创业帮扶,党员们以“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用真心融化偏见,用行动传递温暖。他们用一个个具体的帮扶案例,让重点人员感受到社会的包容与善意,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注入了温暖能量。

乡音聚力促和谐

在后柳镇的各个角落总能听到党员干部们操着熟悉的方言,走进田间地头、深入村民家中,用充满温度的乡音传递政策、倾听诉求。调解邻里纠纷时,他们用朴实的家乡话耐心劝解,将“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娓娓道来,让矛盾在乡音的温情中悄然化解;宣传法律法规时,他们把书面的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方言俗语,让法治意识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

“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群众空闲时间,以网格内院落或者村民小组为单位,定期由组内的党员组织乡亲们召开院坝会,用接地气的形式,‘零距离”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矛盾纠纷’,”后柳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谭静说,“今年以来,我们就通过这种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30余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条,调解纠纷28起,不光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也及时回应了群众关切、化解了矛盾隐患,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如今的后柳镇,在“红色调解队”的示范带动下,汇集多元力量深度参与,“党领共治”模式成效显著。一声声亲切的乡音,不仅搭建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更是在这座小镇汇聚成基层治理与发展的磅礴动能。(来源:中国经济网 陈朱川子)


责编:朱    刚

编辑:尹昌荣




生成海报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

Copyright © 2024 陕西求真务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42476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