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人才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创新,创新的根本在人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汉阴县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找准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的契合点,以产业凝聚人才、以人才引领创新、以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为产业强链延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离不开各类科创平台赋能。“产业+平台”双向赋能。围绕全县新材料、富硒食品、生态旅游、智能制造、新能源等5大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及五上企业发展需求,先后为安康太伦新材料有限公司、陕西曼巴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市县级专家站23个,建成6个科研院校汉阴研究实训基地,汉阴县永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水产研究所合作建立“省级专家服务站+市级富硒水产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生态渔业科创基地和智慧渔业养殖检测平台,以全产业链“用工用技”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汉阴工作站3个,先后组建省市级研发平台、企业孵化器等各类创新平台18家,一个个科创平台已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最强大脑”。“产业+人才”互助共赢。围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的目标,聚焦产业需求靶向引才,统筹要素资源聚集,深化与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柔性引进专家团队96人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功对接高校8名专家人才派驻8家企业担任科技副总,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7支,围绕打造10万亩高产示范富硒油菜产业,密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合作,开展“科技包县”油菜生产关键技术单产提升和7D工艺精品菜籽油加工技术升级,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目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2家,瞪羚(潜在)企业3家,入围省市级科技重点产业攻关项目和一般项目50余项,实现成果转化、专利认证30余项,汉阴经开区获全省首批“秦创原总窗口地市协同创新基地”,安康太伦新材料有限公司获批陕西省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汉阴县合益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入围市级“挂榜揭帅”重点科技项目,“引才联盟”案例荣获全国优胜奖。
面对企业引才难、留才难、成本高等现实之困,坚持以最大诚意、最优政策吸引人才、支持人才,让各方人才充分涌流。把牢组织体系。树立“大人才观”理念,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推行“年初建账、年中对账、年终交账”机制,以“链长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定期组织县域5大产业链链长、副链长和产业链牵头单位深入企业调研,精准建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事项清单、产业急需“人才图谱”和引才聚智“三张清单”107个,高位推动、专班落实,形成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企业主动参与的“引才聚智”工作体系。优化政策供给。树立、带头践行“投资于人”的理念,紧扣“政策围绕产业定、人才紧跟产业走、产业依靠人才兴”导向,升级完善引才政策和人才资金使用办法,从原来5类8项奖补项目深化拓展到7类16项,从原来单项最高补助20万提升到50万,将财政每年预算200万人才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引才留才、科研项目申报、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奖补,构建起“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体系,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以“最优政策”和“真金白银”加速人才智慧集聚,不断激发企业和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服务人才既要“一见钟情”,更要“日久长情”,以最优服务推动人才服务触手可及、便捷可享。创新服务路径。坚持“人才项目在哪里、服务跟进到哪里”,深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将联系服务范围扩大到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和法检“两长”,2025年春节前慰问各领域专家人才和创业成功人士240余人,同时建立县委书记、县长人才“早餐会”助企纾困机制,搭建“政银企”携手助企“金融桥”,2025年汉阴县农商银行与汉阴县祥之瑞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签约授信共0.35亿元,为陕西曼巴莱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意向授信共0.46亿元。实施重点企业链人才服务专班和人才服务专员机制,通过“政策上门讲、意见上门听、服务上门办”方式,全方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手续办理等事项“一对一”全周期服务,解决企业人才引进、招工引技、政策支持等事项20余项。做强服务保障。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树立“入企一个包、服务我全包”理念,聚焦环境“小而美”、政策“惠而实”、服务“优而精”目标,用好用足现有人才公寓、廉租房、公租房,城关镇、漩涡镇整合资源建成“新竹公寓”70套,营造“来时一个包、安下一个家、共建一座城”安心乐业的“生态宜居圈”。创新实施“三区三业”全链条“就业之家”闭环服务,助推企业员工孩子保障学业、家长安心就业、家庭安居乐业,破解企业“用工难”与群众“就业难”问题,实现企业发展与人才就业的双赢。推行“优才卡”提级服务机制,服务事项涵盖教育、医疗、就业、旅游、政务、金融等6大类公共服务领域和20项具体政策,努力让锦绣汉阴成为聚才的“洼地”、用才的“高地”、留才的“福地”。(来源 :人才工作科)
责编:朱 刚
编辑:梅启新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镇坪县:秦巴药香漫 康养画卷新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