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市县动态 >

汉中市人社局:“五字诀”建设服务型机关 赋能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卓越陕西网|发布时间:2025-10-230

近年来,汉中市人社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突破口,创新念好“树、延、办、减、转”五字诀,推动人社事业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树”牢服务理念,以“思想武装”夯实党建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市人社局始终将“民生为本、人民至上”理念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通过完善“三聚焦三学习”机制,持续强化干部党性素养,推动服务意识入脑入心。一是聚焦大局学理论,武装思想铸初心。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常态化落实理论中心组学习、理论研讨、“三会一课”、“双周一”学习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核心学习内容,引导人社干部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厚植为民情怀,确保人社工作始终与国家发展大局同频共振。二是聚焦主责学政策,提升能力强担当。人社部门承担的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和劳动关系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局机关构建“五学联动”机制,实施“传帮带”培育工程,深化年轻干部“火种计划”,定期开展专家讲座、科长讲政策述职责、岗位练兵比武、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全方位提升干部政策业务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懂政策、精业务、善服务的专业化队伍。三是聚焦群众学业务,调研改革破难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就业社保和权益维护等民生政策上持续发力,真正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建立县级领导领衔调研制度,组织全局干部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深入基层一线摸实情、找症结、寻良策、促改革,实施改革举措15项,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余个。

“延”伸服务触角,以“直达快享”拓宽服务半径

为破解人社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积极将服务触角向基层深度延伸,构建“直通快享”的服务体系,让政策红利精准触达,民生温度可感可及。一是搭建“三进”平台,织密基层服务网络。在3个产业园区设立人社服务窗口,引导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驻园服务。在人口密集的城镇社区建成14个零工市场和12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在驻汉3所高校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驿站”,形成人社工作“进园区、进社区、进高校”的基层就业服务体系。二是创新专员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探索推行人社工作进园区模式,建立人社专员联系服务企业制度,遵循“随叫随到、不叫不扰”原则,组织全市575名人社干部点对点为园区企业提供招工引才、政策宣传、社保经办和纾困解难等服务,累计帮助企业招工引才1.6万人,该做法获省人社厅在全省推广。三是构建协同机制,凝聚多元服务合力。整合跨部门资源,设立劳动监察仲裁“一站式”服务大厅、市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形成劳动监察、劳动仲裁、法院、工会多部门联动服务格局。统筹局资源,建立“用工招聘+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劳动保障”一体化服务机制,构建劳动者就业、社保、维权全周期服务闭环。

“办”好民生实事,以“实绩实效”彰显服务温度

市人社局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党建成效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让企业群众切实感受到服务温度。一是重点帮服促就业,筑牢民生“压舱石”。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今年密集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48场次,征集发布就业岗位20.5万个,帮助3058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吸纳9238名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大力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培育创业孵化基地90个、特色劳务品牌20个,发放创业贷款7.87亿元,扶持创业实体949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二是产教融合育人才,赋能产业“动力源”。围绕地方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增收需求,优化技工院校、培训机构专业设置21个,创建航空智造、智能制造、高端航空装备产业学院3个。开展补贴性培训2.3万人,职业技能等级评价9165人,培育高技能人才601人,培训后就业率、取证率、本地就业率分别提升至70.5%、53%和58%,实现“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三是提质纾困强社保,织密保障“安全网”。探索社会保障模式,推动5839名超龄就业人员和实习生参加工伤保险。推行“集体经济+社会资助”养老保险筹资模式,覆盖142个镇办564个村社,为1020名参保居民提供542万元个人资助;建立社保欠费问题联合化解机制,协同税务、财政、国资等部门帮助欠保企业纾困解难,确保社保政策惠及更多群体。四是综合施治维权益,多积民生“尺寸功”。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发展调解组织165家,培育劳动关系协调员190名,建成覆盖市、县区、镇街和园区的四级劳资纠纷调解体系,劳动人事仲裁时效内结案率年均99.5%。协调成立汉台区劳动权益维护中心,与四川省广元市建立跨区域治欠协作机制,在县区仲裁机构设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今年累计为3230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4067万元,调解处理劳动纠纷262件、涉案金额2648.4万元。

“减”化办事程序,以“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

以“放管服”改革和“数智化”转型为抓手,持续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服务方式,推动人社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一是深化简政放权,让群众办事“更省心”。加大“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力度,调整人社部门权责清单及服务事项清单。实施人社领域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行“易事快办、难事督办、急事特办”分类处置机制,开展创业套餐式服务,实现工伤保险待遇市级直发,大幅压缩群众办事时间成本。二是优化监管措施,让服务管理“更精准”。创新监管模式,在欠薪治理领域推行企业ABC分类监管,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根据信用等级差异化落实监管奖惩措施,显著提升欠薪监管效能。强化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加强监管执法,保障好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等各类劳动者就业权益,切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守护劳动者“稳稳的幸福”。培训机构管理领域实行“红黑榜”制度,倒逼培训机构规范发展,成功培育20个高质量培训机构,让更多劳动者在“好就业”的基础上实现“就好业”。三是强化数智赋能,让服务体验“更便捷”。开发“就业在汉中”和“安薪在汉”线上服务平台,推动就业服务、欠薪举报等高频服务事项“掌上办”。持续推进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现204项人社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开展高校毕业生高频事项“打包办”,开通职业年金待遇续发等24项社保经办业务“不见面”服务,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让“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一次办好”到“一次不跑”转变。

“转”变工作作风,以“强筋壮骨”筑牢服务根基

以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为契机,推动干部作风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根本转变,营造务实担当、廉洁亲民的服务氛围。一是正向激励树导向,激发干部担当力。严格落实“五选三用”干部选用机制,优先奖励重用实干担当、主动服务的干部,向市委推荐提拔县级干部3人,选用实干实效型科级干部8人;选树担当作为先进典型24个,1名同志荣获“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先进个人”,以正向激励引导干部主动服务。二是端正态度优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决纠治“庸懒散慢虚浮冷硬”等作风问题;建立完善“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全面推行“一张笑脸迎、一段暖心话”微笑服务,以良好精神风貌与责任态度赢得群众认可,全市人社政务服务事项好评率达100%。三是严守纪律筑底线,营造清廉好环境。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一岗双责”,深化人社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警示教育、家风教育,定期排查就业资金、技能培训、社保基金、人事考试、职称评审等重点领域廉政风险点,引导干部知敬畏、守底线,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引领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汉中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社力量。(汉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李亮)


责编:赵国阳

编辑:夏岩峰



生成海报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

Copyright © 2024 陕西求真务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42476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