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遇高温旱、秋逢连绵雨,当不利气候“围堵”产业发展,观音河镇却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人大代表、种植大户王诗金的猕猴桃销售收入突破十万元,成为天灾里的“丰收标杆”。这份成绩的背后,是一场政府搭台、农户唱戏的产业韧性突围战。
农户“主动出击”:从“靠天吃饭”到“闯市增收”
“不等不靠,才能把日子过红火!”王诗金的感慨,道出了观音河镇农户的新姿态。面对旱情,他带头组织抽水保树,守住果园“生命线”;销售季更玩转“双线作战”,既守牢县城实体门店,又主动对接直播网红、淘宝店铺,把猕猴桃卖到了全国网友手中。
在他的带动下,全镇种植户纷纷开启“八仙过海”模式:有人拉着果子进县城摆摊,有人与商超签订直供协议,有人对接果汁厂拓展深加工渠道……曾经“看天脸色”的农户,如今成了主动找市场、拓销路的“实干家”,自主创收的热情燃遍乡村。
政策“精准发力”:从“全兜底”到“促造血”
农户敢闯敢干的底气,源于镇里产业政策的“智慧调整”。过去,“统购统销”的兜底模式虽帮产业站稳了脚,却也让部分农户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亩产和品牌效应难突破。
今年,镇政府联合镇属国企打出“组合拳”:一方面调低大果兜底价,倒逼农户跳出“舒适区”主动闯市场;另一方面守住民生底线,对滞销果、困难户承诺兜底收购,杜绝返贫风险。同时,免费提供果框、协调运输、升级气调库储运能力,让果子“收得稳、存得好、卖得远”。从“喂饭”到“教本领”,政策“造血”让产业根基越扎越牢。
如今的观音河镇,天灾挡不住增收路,政策引得出新活力。这场产业突围战,不仅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更播下了乡村振兴的希望种子。(通讯员:陈明明)
责编:朱刚
编辑:王丹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