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陕县四亩地镇柴家关村,有着二十一年党龄的党员许远华最近格外忙碌。他的新“头衔”是村里的“矛盾纠纷调解员”。左邻右舍有了磕磕碰碰,总爱找他来评评理。就在本周,他刚成功调解了一起因土地引发的邻里纠纷,双方握手言和。“虽然我不是村干部,但我是个党员。以前想为村里做点事,总感觉名不正言不顺。现在好了,镇上给我们无职党员设了岗,我认领了这个调解岗,感觉肩上有担子,心里有责任,为群众说话办事腰杆更硬了!”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许多无职党员的心声。
从“无职”到“有岗”、“无为”到“有为”的转变,是四亩地镇扎实推进党员精准分类管理,激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一个生动缩影。
自党员精准分类管理工作全面启动以来,镇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因事设岗、以人定岗、以岗定责”原则,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突破口,构建起覆盖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老弱困难党员、后进党员的五类精准化管理体系,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基础上,制定并印发管理办法,同步建立党员精准分类管理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根据党员划分类别制定了党员承诺践诺评诺和党员积分管理制度,推动党员管理走深走实,让每一名党员都能在乡村治理的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应有的光热。
“我家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我年纪大了,腿脚也不方便,很多东西搬不动,这段时间多亏了我们村上的党员孙明友,经常上门帮我抬水、搬柴,帮我解决了很多难题,我心里面非常感激。”老人唐成银说道。自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以来,像孙明友这样的党员非常多,有带头埋沙土修便道的退休老支书、有主动抢修自来水管道的年轻党员,他们用行动诠释责任,以真心换真情,在服务岗位上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截止目前,四亩地镇91名无职党员均已申报认领岗位,自认领岗位以来,协助解决矛盾纠纷6件、开展政策宣讲200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15件。
下一步,宁陕县四亩地镇党委将继续以党员精准分类管理为抓手,在激发在职和无职党员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对流动党员、老弱困难党员和后进党员的关怀帮扶,从而实现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来源:宁陕党建公众号 向玲)
责编:朱 刚
编辑:李二强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