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阴县汉阳镇的田间地头、养殖圈舍,总能看到一位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的老伙计,他耐心解答养殖户的疑问,细致传授养殖技术,用34年的坚守与担当,成为乡亲们信赖的牧畜专家。他就是汉阳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技术骨干、汉阴县“铁军标兵”陈兴寿。

“刚下的猪崽,保温工作是关键,一定要把控好圈舍温度。”电话那头,养殖户的焦急诉求传来,陈兴寿一边温和安抚,一边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这本厚厚的笔记本,是他34年基层工作的“宝藏手册”,密密麻麻记载着全镇养殖户的基本情况,养殖规模、品种类型、圈舍条件、防疫周期等信息一目了然,每一页都承载着对农户的牵挂与责任。作为连接政策与田野的“桥梁”,他的电话24小时为养殖户畅通,从疫病防治、饲料配比到补贴申报,无论问题大小,他始终不厌其烦、耐心解答,用专业与笃定给予农户安心的力量。

“防疫工作马虎不得,既是对养殖户负责,更是对消费者负责。”这是陈兴寿常挂在嘴边的话。今年10月秋季防疫工作中,他带队深入全镇养殖场,出发前逐一清点药箱,确保疫苗、消毒水等物资齐全规范。在养殖现场,他一边示范个人防护要点,一边手把手指导防疫操作:“打针要找准颈部三角区,推药要缓慢均匀,动作轻柔才能减少牲畜应激反应。”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原本躁动不安的畜禽变得温顺配合,全镇秋季防疫工作高效有序完成,为畜牧产业安全筑牢了防线。
推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陈兴寿始终坚守的目标。聚焦黑猪特色产业发展,他牵头按照“因地制宜、经济实惠、环保卫生”原则,在白庙村、健康村率先开展圈舍改造试点,指导32户养殖户完成标准化圈舍建设。从圈舍布局规划到饲料配方优化,他全程跟踪指导,向农户详细讲解“玉米、豆粕、麦麸科学配比+微量元素补充”的喂养技巧,帮助养殖户提升养殖效益。“光有热情不够,科学技术才是增收致富的硬道理。”在他的带动下,试点村养殖户积极性显著提高,养殖水平大幅提升,目前汉阳镇已计划在全镇推广该黑猪圈舍改造模式,持续壮大特色畜牧产业。
34年扎根基层,34年初心不改。陈兴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技术助力增收,用担当诠释“服务三农”的深刻内涵。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正是千千万万个像陈兴寿这样的基层“坚守者”,以日复一日的平凡付出,书写着为民服务的动人篇章,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与力量。(通讯员:赖胜蕾)
责编:朱 刚
编辑:李二强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卓越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卓越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平利县广佛镇政协委员李桂芝 服务师生守初心 委员履职担使命
下一篇:没有了
电话:17749134140 电子邮箱:1607756458@qq.com